1 、以发展听觉能力和言语能力为先,建议让孩子积极参与社会活动,营造良好环境因素的同时,关注孩子的个体因素,发掘孩子的主观能动性。
听觉和言语能力是基础,社会参与活动中可以积累言语使用经验,熟练运用、掌握文化沟通技巧,也是我们康复的重要目的。
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,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。因此家长可根据孩子的特点和优势,把这些特长运用到康复训练中去,提高孩子的兴趣。比如某个小朋友爱画画,我们就可以通过绘画开展认知学习、对话交往以及其他一系列的活动。
2、重视听能管理
听能管理是听障儿童康复非常重要的一部分,有些孩子一两年才调一次人工耳蜗或助听器,这样做是不对的,不及时调机肯定无法保证听的质量。因此,家长要随时做好听障儿童得管理工作,掌握一定的助听设备保养和关注孩子听的情况是非常必要的!
3、坚持科学和适宜的原则,遵守健听儿童身心特点发展规律。
我们一定要了解健听孩子的身心发展尤其是语言发展规律。我们强调言语、语言的自然习得。普通的孩子3到6个月才会寻找和模仿声音,一岁到一岁半之间才会说单词,慢慢变成短句。以此类推,如果人工耳蜗手术开机后3个月会找声音,就是符合发展规律的,就可以放心了。
言语发展的规律里,最开始应该先会发b、m这些音,不是一上来就会 z、c、s 、zh、ch、sh的,因此家长不用太着急。
0-3岁儿童的思维特点就是喜欢直观的,形象的,运动的,那么听觉年龄在这一阶段的孩子也是一样,不管他的真实年龄是多大。
4、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
1)爱护孩子,尽可能多一些时间陪伴孩子,少玩手机少上网。
2)尊重孩子的独立性。很多家长非常爱孩子,一个眼神就知道孩子要什么,立马去替他做,但很多事情他可以自己来,请多给他锻炼的机会。
3)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。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。比如有个孩子很喜欢跳舞,家长觉得他耳朵不好跳舞以后也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,非要孩子学画画,其实,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和空间学习他想学习的东西,效果往往要比被迫学东西好得多。
|